• 基地新闻

许晓东副校长主讲《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第一课

发布日期:2025-03-07    浏览次数:

(通讯员:陈硕)3月4日晚,我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第一讲在东九楼C101开讲,由党委常委、副校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任许晓东教授主讲。



许晓东副校长从中华民族共同体基本概念、中华民族共同体基本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渊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四个方面阐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础理论。他首先介绍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概念,简要概述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定义。其次,他通过强调“十二个必须”“五个共同”“四个与共”“四对关系”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民族工作的原创性理念,揭示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规律。在此基础上,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大原创性论断及其相关重要论述是由“两个结合”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所决定的,根植于中华大一统历史传统的现代转型,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基础。此后,他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关系出发,介绍了中华文明具有的五个特性,为深刻理解“中华民族”提供了全新的文明视角。他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



在讨论环节,许晓东副校长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他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少数民族的语言、习俗该如何继承与发展”“如何看待少数民族学生享受优待政策”等问题作了详细解答。



最后,许晓东副校长寄语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遵循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规律,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不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本次课由杜志章教授主持。他指出,在大学生中开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就是为让青年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独特的、为人类文明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的、而且生命力极其强大的民族,认识到近来以来中华民族的遭遇以及数代中华儿女为救亡图存、为民族复兴所做的不懈努力,认识到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从而明确自身所肩负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选修《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的同学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研究生听取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