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 刘成斌
职称: 教授
专业方向: 社会学
教育与研究经历
男,汉族。1977年生,河南太康人,博士研究生学历,2011年晋升副教授,2016年晋升教授。200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责任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科研)。2003年7月至2011年6月在浙江师范大学工作,2011年7月至今调动到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工作。
学术兼职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理事(第三届、第四届)
中国社会学会移民研究会理事(第三届)
湖北省社会学会副秘书长
湖北省戒毒研究会理事(第一届)
自2016年至今任湖北省春辉助学基金会顾问。
研究领域与兴趣
长期从事人口社会学、发展社会学领域的经验研究,同时对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有所涉及。早年是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角度切入,逐步从农民工子女扩展到农民工社会分化、农民工市民化与城镇化路径。研究方法主要是采取“定量”统计,以数据“分布”来展现研究问题的“社会结构”。自2007年开始在进行人口社会学研究的过程中,同步开展区域发展模式的研究,主要是以区域发展中产业历程、政府作为、社会基础等问题为主,由此形成发展社会学或经济社会学的研究方向。在实证研究过程中,特别注重研究方法的应用与反思,提倡“站在定量看定性、站在定性看定量”的态度对待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性”,即打通多种研究方式才能看清自己的研究方法。并与相关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成果进行对话,梳理社会科学方法发展、改进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承担项目与课题
1.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农民工犯罪研究》(18AZD022)。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流动人口市民化的风险评估与对策研究》(16BRK030)。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农村建设与农民工回流的社会学分析》(10CSH015);
4. 浙江省哲社规划项目:《有限理性:建设和谐社会的政府角色——以义乌小商品城发展为例》(07CGSH009YBQ)
5. 共青团中央青少年研究项目:《留守与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选择》(2006-2007年度)。
6.新时代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加快机制与仿真测度(201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
7.流动人口市民化的风险评估及对策(2016AE01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
8.集体的再造——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共同体原则与实践 (2015AD01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
9.农民工市民化的机会成本与选择路径,(2014AB00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
10.武汉市洪山区文明程度指数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洪山区政府,2015.6
11. 武汉市洪山区城区文明程度指数测评重点项目点位调查 洪山区政府,2016.6
12. 黄陂区绩效管理责任单位服务对象和受益主体评价 ,黄陂区政府,2015、2016、2017、2018.
获奖与荣誉
1.《农民工的终结——基于社会成本与城镇化背景的考察》获得第四届“中国社会学会年度好书推荐,2018年7月。
2.《农民工流动对其子女教育的影响》系列论文获得第十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6年12月15日。
3. 2016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校级“优秀共产党员”。
4.2014年获华中科技大学校级三育人积极分子。
5. 2008年度获得南京大学“世川良一”一等奖学金;2008年11月21日。
6. 2011年度南京大学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个人)。
7.《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研究》,获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2009.02.12;2/3。
8.《留守与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选择》,获共青团中央优秀课题成果奖,2008年11月。1/1。
9. 《非农化视角下的浙江省农村社会分层》,获浙江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2008.11;获浙江省社科联第五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2。
10.《非农化与农村社会分层——十个村庄的实证研究》浙江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06.06.02;2/2。
教学情况
主讲课程:《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社会统计学》《社会指标与发展评估》《人口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论》